近年来,一些地方因决策不当引发的群体性事件时有发生。究其原因,许多是由于在决策过程中违背群众意愿引起的。如今,群众的民主意识、参与意识在不断增强,对一些事件不仅关注结果,也关注细节和过程。因此,只有把好科学民主决策关,问政于民、问计于民,才能抓住预防化解各种社会矛盾的源头。
站稳群众立场,学会换位思考
成都市二环路改造就是听取群众意见、兼顾各方利益、科学民主决策的一个范例,它真正把民生工程做成了民心工程,被誉为党群、干群共同绘就的“同心环”。
如今,越来越多的地方领导意识到,发展的最终目的是造福百姓,如果无法让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,GDP增长速度再高,也是“自拉自唱”。把抽象的“数字曲线”转化为老百姓的“微笑曲线”,“关注群众利益、注重群众感受”,正在融入各级党委政府的决策。
拆迁很难,可去年江西南昌市在地铁工程施工时,短短3个月就完成了南昌历史上拆迁量最大、情况最为复杂的征迁工作,并实现了影响社会稳定的群体性事件、极端个人事件、影响工程的恶性阻工事件的三个“零发生”。探寻其成功秘诀,就在于坚持不与民争利,实行阳光动迁,做好群众工作。
“有利于群众的就干,不利于群众的就不干。”无数事实证明,在定政策、作决策、上项目、抓工作时,如果站稳群众立场,学会换位思考,用群众的眼光、群众的视角来想问题、看问题、处理问题,充分考虑不同群众的利益和承受能力,就会得到群众的支持与配合。
决策要维护群众的最大利益,就必须广泛听取群众的意见,特别是利害关系人的意见。如今,群众意见征集会、专家论证会、听证会……不管是立法决策,还是重大事项决策,政府信息空前公开。群众的知情权、参与权、表达权和监督权得到满足,有序政治参与得以实现。
“以前凭经验决策,结果不少决策脱离实际,出力不得好。”像南昌一样,现在每到岁末年终,各级政府都会公布来年拟“为民办实事”项目,目的就在于听听群众意见,看看哪些该办,哪些可以缓缓。
从“为民做主”,到“让民做主”
PX,又称二甲苯。专家不断解释:“PX低毒,在严格控制下,对人体无害”,但是仍有很多人选择质疑和抵制:“谁来检测?有没有环评?企业安全生产如何保障?政府监管能否到位?”
“项目决策程序不够透明,容易相信网络不实传言。”中山大学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教授何艳玲分析,PX项目决策程序透明度有限,所以公众有被蒙在鼓里的感觉。
看似与科技常识有关的简单问题,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一个道理:社会治理、公共参与、政府决策透明极端重要。群众的民主意识、参与意识不断增强,对一些事件不仅关注结果,更希望了解细节和过程。过去“为民做主”的思路已经不再行得通,现在“让民做主”的呼声越来越高。
近年来,不少地方在城市改造过程中,请市民参与城市规划,“把城市建在民意上”,广泛听取群众意见,积极回应群众诉求,将决策过程公开,避免了城镇化过程中经常发生的摩擦和困境,让政府决策获得更多的理解和支持。
在政法综治领域,以民意为导向的政法综治工作机制更为抢眼。开门评警、执法办案回访、群众安全感调查等,把对政法综治工作的“表决器”交到群众手中。回应人民群众对公共安全、司法公正、权益保障的新期待、新要求,政法综治系统的广大党员干部正在努力。
既看要不要干,又看能不能干
不久前,四川遂宁市预计总投资16.1亿元的唐家渡电站被叫停。
没有让唐家渡顺利“渡险”的,是一个叫“社会稳定风险评估”的机制。这项发端于四川,已在全国普遍推广的机制,在唐家渡电站规划中发挥了“一票否决”的作用。工程叫停后,原本正在酝酿群体性事件的人改变了态度,潜在的矛盾风险得到了及时化解。
当前,我国经济体制深刻变革、社会结构深刻变动、利益格局深刻调整、思想观念深刻变化,如果决策稍有不当,就极易引发信访问题和群体性事件。为此,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应运而生,凡直接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工程建设项目、重大政策制定以及其他对群众生产生活有较大影响的决策事项,都要将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作为“前置程序”和“刚性门槛”,既看要不要干,又看能不能干,做到风险评估先行、防范化解联动、发展稳定统筹。
为防止社会稳定风险评估走过场,各地还结合实际出台了一系列保障措施。在广东,开展风险评估工作被纳入党政领导干部阶段考核、年终考核的重要内容,考核结果作为领导干部晋级升职、评先受奖的重要依据之一。社会稳定风险评估,让各级党委政府尝到甜头,为决策系上了“安全带”。
实践证明,只要科学民主决策,就能从源头上杜绝和预防很多矛盾的产生。如今,公众参与、专家论证、风险评估、合法性审查和集体讨论决定,是重大决策的必经程序,也是各级党委政府决策的自觉行动。
(原标题:决策,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(新形势下如何做好群众工作))